第230章 生命形式

佛说死亡只是此期生命形式的消失,我们离开这个世界,却离不开轮回不息的六道,离不开炙然火宅般的三界。

在出离生死之前,生命仍将延续,所做的种种业力,也将跟随着并影响着我们。

“六道”佛教的六道即指天道、人道、修罗(神)道、傍生道、鬼道、地狱道,这都是由于五戒十善及十恶五逆(十善的反面是十恶,杀父、杀母、杀罗汉,破坏僧团的和合、出佛陀的身血,称为五逆)而有的类别,五戒十善分为上中下三品,感生天、人、修罗的三道,十恶五逆分为下中上三晶,感生傍生、鬼、地狱的三道。

作善业,生于上三道,作恶业,生于下三道。

在每一类别中的福报享尽或罪报受完,便是一期生死的终结,便又是另一期生死的开始,就这样在六道之中,生来死去,死去生来,便称为轮回生死。

而“业”即人的行为,主要指身、口、意三业。

“身业”是身体的行为,“口业”是种种言说,“意业”是精神意识的行为。“业力”则专指以前(如前世)所表现的行为,可以导致当前(现世)的结果的力量。

佛经云:“众生之诸业,百劫不毁坏,因缘聚合时,其果定成熟。”

佛教认为三世轮回的主体是“阿赖耶识”阿赖耶识是种子识,它不是像灵魂那样的主体,因为阿赖耶识只是一种能力,它能够聚合业力的种子,因而它是一种业力的聚合体,不断亦不灭。

生命接触种种境缘后,产生种种的善恶行为,这些行为后果的种子又回薰于阿赖耶识,储存于阿赖耶识,当死亡时,阿赖耶识最后离去,而在生命体投胎转世时,最先投生,因此阿赖耶识是轮回的主体根本。

人在轮回途中,因阿赖耶识中的种子而显善恶境界,随遇各种缘而上升善道或堕于恶道,这些都是根据其中的业力而定。

有人提出,既然有轮回的存在,为什么我们对于前世过往的事却没有一点记忆呢?

道教认为,人在投胎前,一旦喝了“孟婆汤”就会忘掉过去的种种。

西方柏拉图认为灵魂投胎前要经过酷热的沙漠,口渴难忍,饮用了“莫愁河”的清凉河水,才去转世降生,但是一喝了“莫愁河”的水,对于过去的点点滴滴将遗忘尽净。

罗马人则相信人在投胎时所经过的河叫做“奈思河”喝了“奈思河”的水,对于前生往事再也思忆不起来。

佛教主张人之所以会忘掉过去的事,是因为“隔阴之迷”阴指的是“中阴身”自亡者断气,至转世投胎前之历程称之为“中阴身”“中阴身”六根具足,状如五六岁孩童,具有神通,能够穿越铜墙铁壁,去来迅速,无所障碍,唯有雌性的子宫以及佛陀的金刚座不能穿过。

“中阴身”在最初的四十九天中,每七天一生死,经过七番生死(短暂者仅二七或三七日)等待业缘的安排,而去投胎。

由于这个“中阴身”的隔离,使我们忘记前生的种种造作,不知身为何道众生。

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幸福流安乐,不愿贫困痛苦。

但人一旦来到世间就得经历生、老、病、死,就算有快乐也是短暂的。

人为什么会落入这种苦难的境地?

而为什么这种苦难不是一世,我们总是在不断的轮回流转之中?

根本原因是因为我们的痴愚、贪爱、瞠恚。

痴愚即是无明,众生的意欲大多是盲目的,以盲目的意欲指导行为,这种盲目的不能见到世间实相的意欲就是无明,也是我们执取和贪爱的根源。

不了解事相的本性,被痴愚所驱使,对自己喜欢的事物产生爱乐之心,而对不喜欢的讨厌的事物产生忿憎感;又因为贪爱与瞠恚,助长了痴愚。

因为它们我们的心灵外观扭曲。

我们常常会说“我觉得”、“我认为”、“我可以”等等这样的话,这就是由痴愚、贪爱、瞠恚三毒构成的每时每刻的我执。

我执,指人类执着于自我的缺点,包括自大,自满,自卑,贪婪……或者自我意识太强,或者太关注自己而忽略别人等等。

有情众生为了满足自身的而做下或善或恶的业,如此种种造成了众生的苦难。

《圆觉经》里说:“一切众生,从无始际,由有种种恩爱贪欲,故有轮回。”

只要有恩爱贪欲,就逃不出轮回。

轮回是生与死不断循环的过程,印度人认为处于轮回中的生命是不完美的,因为生灵要接受永恒的轮回,在世间遭受每一期生命的痛苦也就是无限的,在佛教看来,长生、永生、不死,仍然在痛苦的轮回之中,唯有无生,才能从生命的煎熬痛苦之中超拔出来,才是究竟常乐的清净生命。

佛教的最终目标,是解脱,超越,自由,或涅盘,佛教希望人们能够从现实的苦难之中,达到自由和解脱的“涅盘”境界。

涅盘是超越现象无生无灭的一种精神境界。

所谓无生的境界,就是超越轮回,不受生死之苦的境界,那么怎样才能超越轮回呢?

那当看清六道轮回之苦,并产生出离之心,“汝当求出离,得此佛说教。以恒坚实志,奉行次法规。如象推草寮,摧破死主力。当舍生死轮,灭苦尽无余。”

修持佛陀开示的法教,便能将烦恼如草屋般摧毁,进而除去我执,打破自我中心的迷思,从轮回中解脱出来。

佛陀开示的法教即为戒、定、慧三学。

戒,是一种规则,它能帮助我们戒掉不良的习气、不好的行为,帮助我们遵守一定的人生规则,使我们获得幸福;定,就是心专注一境,同一时间内专心致意做一件事;慧,表现为正知正见,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。

戒、定、慧三学,是清治贪瞠痴烦惑的利器,是使人们逃出生死苦海的法门,是我们求得解脱的道路。

由于戒行的精严,正知而住,使心不为五欲之境所动,由此进而修定,由修定而离欲,依定而发慧,有意便可以降伏内心的烦恼,而得到解脱。

有人提出,之前已种下恶业,如何解脱。

对于过去已然造下的种种恶业,可以借由福德智慧的广增来转化,福德从行善来,智慧由修道得,所以《优婆塞戒经》云;“善心智慧因缘力故,恶果定者亦可转轻。”

即使是造了五逆十恶的人,若能于临命终时,至心称念阿弥陀佛,令声不绝而具足十念者,便可带业往生极乐世界下晶下生的莲华之中。

此外,礼忏诵经也是佛教特有的修持法门。

那么轮回的存在对我们的人生究竟有什么意义呢?对生命有什么意义呢?

似乎总能听到这样一句话:“如果有来生,我一定会……”

从这句简单的话可以看出人是相信轮回的,而生命的轮回给人以希望。

人的生命不止只有短暂的几十年,这一期的生命结束了,下一期又开始了,生了又死,死了又生,生生死死,死死生生绵延不绝,希望无限。

“好比燃烧薪木,一根木柴燃尽了,再加上一根,一根一根地添加,虽然木材各不相同,但是火焰能够不停地延续下去,薪尽火传。”

生命的轮回,给人的心盖上一座房子,约束净化人的心灵。

当有情众生“确信业报由各自负责”才不会像赌徒那样,不计后果押注,恣意挥霍自己的人生,也不会受到外界的种种诱惑,种下恶业。

善恶自造,苦乐自招心不敢如野马,任性而行。

生命的轮回,给人精神上的寄托,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,天网恢恢,疏而不漏。

在轮回面前,即便是天上的“神”也不能脱离“业”这样人才能真正的达到平等的境界。

不管你是俯看众生的达官贵人也好,还是跪坐街头以行乞为生的乞丐也好,都不可能避免的进入六道轮回中。

而在轮回中,神无权主宰人的下一世生命,而是由人自己的业力所决定,根据人自做的业力,而产生千差万别的苦乐果报。

从乞求神灵赐福予我们不要降祸的神权控制中超脱出来,主宰我们的是自身的业力,神不能给我们幸福,也不能剥夺我们快乐的人生,自己才是起惑造业,轮转生死的掌权者。

有了轮回,现世的生活才有意义,短暂的尘世生命才有了着落。

“一饮一啄,莫非前定”会让现世的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,会更加谨慎。

有了因果轮回,这个世界就会少了许多恶,肆无忌惮的贪官污吏就会少很多,盗贼诈骗就会少很多,就会少了尔虞我诈、争名夺利,多了行善积德,现世就会变得美好一些。

……

“在想什么呢,小坏蛋?”

见到杨毅豪想得这么出神,陈萧雪忍不住出声问道。

“没什么,只是想到一些小事。”

听到陈萧雪的声音,杨毅豪回过神来,看了一下四周,昔日的辉煌都已倒塌风化,主要建筑物后面应该是一个寺庙,由于凹在内部,受风雨侵蚀的程度略小,保存得还算完好,庙中最突出的是几根红色的大柱子,柱身上嵌着一层层灯盏,上头的顶子已经破损了,漏了好几个大洞,造像之类的摆设都没了,不知是被人盗了去,还是都腐烂成泥土了。

杨毅豪看着这里四处破烂不堪,估计也没有什么宝藏之类的,突然陈萧雪指了指头顶:“你们看,那是什么?”

喜欢本书,请将本站网址收藏

相关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