姬绍一度考虑把阿蘅调往长生殿,但一天当中,他在勤政殿待得更久,将这道美味的小点心摆在这里,公事之余品尝更佳。
然而,小点心也是有心的。
阿蘅看出皇帝醉翁之意,当差就不那幺勤谨了,常趁姬绍忙时溜出去,或去画院看画,或去秘书监找书。便是被寻回去,让他亲亲就好了。
再次见王士宜,也是在秘书监。
阿蘅独自一人,他却有小黄门领着。
有旁人在场,说话也不得方便。阿蘅索性对他执弟子礼,“王先生,您升中书舍人了,恭喜。”
中书舍人为天子近臣,负责诏令,也兼掌中书省事务,将来很有希望做宰相。
王士宜低头看她,则有些感慨,“郡主,你长大了。”
三年前,她还是活泼蹦跳的小女孩,现在已长成了稳重的亭亭少女。不能像从前一样摸她的头了。
“我已经不是郡主了,甚至也不是县主了,您唤我阿蘅吧。”阿蘅纠正他。
“好,蘅娘。”王士宜答应着,目光落在她锁骨处,便是一暗。
他少年时,也有过纵情声色的时光,当然明白这里的齿痕与淤青意味着什幺。
一向疏于女色的皇帝把这小小少女放在只有宦官执事的勤政殿,朝夕相对,可见是真喜欢了。古人讲伴君如虎,可怜的小阿蘅,如今就在虎口边徘徊。
高唐王府一出事,他就在担心她,现在只有更加担心。只有担心,却无能为力。
王士宜按下心中的愤郁,斟酌着辞句,对她讲,“蘅娘,你从前劝过我,时不我予时,不可自弃。屈子自沉,贾生哀毁而逝,皆不足取。如今你……你家出了事,我也以此劝你,活着最重要,珍重自己。”
阿蘅不知他已看出皇帝对她的觊觎,只当他劝自己不要为家事烦恼,点点头,“先生的话,我都记下了。您也珍重。可惜我们都身在京中,却不能时常见面。”
她把手中的书册给他看,“我近来读《楚辞》,又有很多疑问。”
王士宜道:“将来定有机会与你讲解。”
一个小黄门走过来,“蘅娘,陛下寻你不见,快生气了。”
姬绍见了她,便放下笔,揉了揉手腕,“字写得多了,腕子酸痛。你过来,我说你写。”
阿蘅只好坐在他膝头,听他口述,在文稿上加朱批。
这正是王士宜草拟的故肃王神道碑文。
肃王去世前,曾因元嘉公主之故,和姬绍闹了些不快。如今他薨逝了,王士宜忖度着皇帝睚眦必报的性子,行文有很多保留。
然而,姬绍毕竟自幼婴起就长在肃王处,对他还是孺慕多于怨恨,又添了许多赞美肃王的句子。
阿蘅因是婢妾所出,高唐王府并不重视对她的教育。她的文字知识多是自学的,写字多别字。
姬绍见了,不禁微笑,提起笔来,把字缺掉的胳膊腿儿都给补上。
这份文稿又回到王士宜手上。那秀气稚拙的朱批分明是阿蘅的字迹,而那间或出现的一笔半划,铁勾金画,又分明是御书。不禁想起自己给阿蘅改别字的往事。
当时只道是寻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