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章 朝堂新势力

纪中云的送葬队伍浩浩荡荡的回到了京城,两营人马全都身披白麻,长长的白色队伍如同云中绕龙一样,被他们簇拥在中间的重棺虽然奢华高贵,但却透露着一股深深的怨气,饿狼营将士们除了悲哀的泪水,深切的仇怨也让人为之胆寒。

纪中云离开京城的时候还生龙活虎,虽然精神有点委靡,但谁想到短短几天竟成了一具冰冷的尸体归来。

一路上白幡长扬,纸钱撒满了归来的路途,十分悲壮!

对于纪中云的死,朝廷上下一片哗然,这位开朝大将的离世,可谓是震惊天下。

好不容易才让这位手握雄兵的王爷坚定了效忠大明之心,谁知他还没来得及回到边线,就遭此毒手,与世长辞。

更让人悲愤的是他竟死在逆子之手,一次皇城之乱刺杀不成,纪龙竟然在归途中再下毒手。

这在崇尚“百善孝为先”的大明,自然是引起了极大的民愤,一时间纪龙俨然成了禽兽的代名词。

纪龙的声誉一下降到了极点,禽兽不如、畜生的骂名纷纷而起。

一个连自己的父亲都可以下毒手的人,谁会相信他坐拥天下后会善待百姓?

一些原本已经投靠他的人也开始动摇,权衡自己是否真能得到那些空泛的许诺。

千夫所指之下的纪龙,根本没半点辩驳的机会。

事实上行刺的首领是鬼夜叉,单冲从这点,任何的解释也是无用的,弑父的罪名可说是不容狡辩。

白色的长龙缓缓抵达京城,阴沉得让人不敢直视。

朱允文为了表示对纪中云的尊敬,一早就率领文武百官亲自出城相迎,在京城三十里外就摆下了庞大的架势,等待这位开朝大将的归来。

百官纷纷戴孝而迎,用王爷之礼和最高的规格,迎接纪中云的遗体。

毕竟之前他再如何给朝廷造成困扰,南征北战的开朝之功,也是无人敢否定的。

许平一向大大咧例的,但这时候也不敢有半分的怠慢,虽然不用身着孝服,但也是一身最高规格的储君之礼,手持玉板表示自己的哀悼。

尽管平时总诅咒他去死,但纪中云真的死了也不免为他感到几分唏嘘。

开朝功臣却是落得这样的下场,任谁都会唏嘘不已。

横扫天下之时,流了多少血,受了多少伤,就连纪中云本人都记不清了〗但壮烈的百余大战,他依旧傲笑天下,如今死得如此凄惨,这种结局对他来说真是个耻辱。

两营将士一见到朝廷的迎接队伍立刻停下,巫烈赶紧翻身下马走上前来,看着这规格之高的迎葬队伍,激动得不知道该说什么好。

皇家能这样的宽容,依旧用王爷之礼来对待纪中云,这种气度也着实让人钦佩。

巫烈记不住自己流了多少的泪,脚步有些蹒跚的走到了朱允文面前,跪地之时立刻声泪俱下:“末将巫烈,参见圣上!”

朱允文一脸痛苦的闭上眼,绕过他来到长棺之前,轻抚着棺木长叹道:“王爷一生为大明尽忠,戎马天下成就不世威名,更是功勋累累,为我大明唯一异姓王,功劳之大任何赏赐都不足以表彰。晚年却被逆子所害,落了这么一个客死他乡的下场,相信圣祖泉下有知也会黯然泪下,为王爷深感不公。”

“圣上!”

饿狼营的众将感动得跪地而泣。

朝廷不计纪中云的拥兵自重,依旧以情待之,朱允文的一席话让他们感激涕零,但也煽动起他们对纪龙更深的仇恨。

一看这架势,百官也识相的齐齐下跪,半真半假的哭泣起来,挖空心思口念什么国士无双、国之丧痛之类的词,似乎死的不是纪中云,而是他们的家的母老虎一样。

许平沉着脸,按照规矩为纪中云的棺木盖上一层象征皇家之威的黄色大布,接着,按礼部拟好的悼词念了好一通,大意上还是痛失贤良之类的废话,除了催眠外基本上没什么作用。

少许的繁礼后,礼部的人又唧唧喳喳了好一顿,这才算是完成了接礼。破军营的人不敢多逗留,行了一礼立刻返回军营报到。

巫烈很识趣的将兵马驻扎在了京城三十里外,只身一人随着浩荡的送葬队伍回到了京城,扶着纪中云的棺木泣不成声。

看到这一幕的时候,官员们无不唏嘘感叹。

许平走在前边,也忍不住回头多看几眼。

这位五大三粗的大将,微微露出的皮肤上密密麻麻的伤痕,近五十岁的年纪,看样子就知道是百战余生的开朝将领。

朱允文也是神色一冷,难怪饿狼营会不遵从兵部令了。

眼前的巫烈虽然号啕大哭着,但这种气魄也不是一般士兵比得了的。

饿狼营上下如果都和他一样忠心,那简直就是坚不可摧的铁石了!

朱允文早已下令全国戴孝,京城的大街小巷上挂满了白幡,到处都是一片凄凉,无人敢大声喧闹。

许多人都赶来跪拜纪中云,有百姓自发的在街边撒起了纸钱,俨然有点国之大殡的味道了。

即使纪中云曾经摇摆不定,给朝廷带来巨大的麻烦,但也可以看出这个开朝大将在百姓心中的地位何其髙. 毕竟为了这个大明他功不可没,在面子问题上朝廷必须给他做足了。

礼部的人空前的忙碌,大张旗鼓的为纪中云处理着后事。

这时候他们不敢有丝毫怠慢,在这种举国悲愤的情况下要是出了半点的差错,不说许平会趁机报复,恐怕想杀了他们的人也不在少数。

京郊圣祖皇陵依山傍水,气势宏大却与大自然融为一体,显得十分美丽,九条盘龙附凤的定天柱更是大气。

在这大明禁地厚葬着大明的开朝太祖朱元章,静静的安眠在这,俯视着他一手打下的大好山河。

太祖皇陵一直是重兵把守,五步一兵、十步一哨,戒备森严。

胆敢靠近者,先斩后奏,绝不留情。

守军的实力比起禁军也不差分毫,甚至还隐隐凌驾其上。

皇陵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,各修筑了一座的王陵,虽然比起皇陵来说规格是小了―些,却也是气势非凡让人不敢轻视,鬼斧神工的建筑和高高在上的气势,更人忍不住顶礼膜拜!

东方的墓前有一座金箔雕像,一位环头豹眼的大将怒目圆瞪,身着厚重的黑铠四平八稳的站着,身上的盔甲充满威严,隐隐还可见血腥,手持双钩长矛显得杀气腾腾,似乎要撕裂眼前所有敌人一般!

身上有五蛇缠身,栩栩如生散发着阴寒之气,让人感觉如鬼神一般的杀威难挡。

这一座陵墓是开朝大将——蟒蛇营大将军骁骑将军洛勇的生祠,所塑之像正是他早年纵横天下的英姿,五蛇盘踞合为蟒,也象征了王爷的权贵,虽未封名号,但功勋之高也当得起此容!

早在开朝之时洛勇就解甲还乡去了,那时候他也是年过古稀,多年的伤病让他双腿再也不能行走。

这会儿远在江南享受着天伦之乐,百年以后他的遗体也会葬在这有开朝之功的王陵里边。

洛勇一生南征北战的丰功伟绩让人不敢忘却,先皇把最为尊贵的东陵赐给他,一方面是肯定他的战功,一方面也是奖励他知道天下大定后将兵权送还的大智慧,毕竟能在功成名就时急流涌退,这种魄力不是一般人能有的。

北边的陵墓自然是属于纪中云的。

他的雕像栩栩如生,手握大刀面朝东北而望,眼里有着坚定的强悍!

炯炯有神的眼里全无半点的怯意,似乎随时要挥舞大刀杀入草身上的贪狼锁甲也做得一模一样,记录着他的累累功勋。

脚下一头饿狼朝前咆哮,凶狠的目光似乎像真的一样泛着绿光,在表现饿狼营的强大之余也是表彰他镇守东北的功劳。

西边的陵墓属于纪镇刚,他并没有跟其他人一样的猛兽护身,也没有盔甲与武器在手,而是手持令旗朝前指去,宛如身后有千军万马即将奔腾而去。

破军营的军字来源于此,一声令下千个人头落地,军令下达强敌皆破,破军营当年横扫西北的威风可见一般。

潮水一般的连消打带是破军营所长之处,令行禁止的忠崇也是当年的致胜法宝!

四方陵墓里唯一已经落用的是南方的将陵,墓前所塑的却不是人们想像中威武无比的猛将,而是一个左手拿着兵书,右手持帅印的翩翩美男。

不像其他三人般的气定山河,有屠戮杀场的凶狠之气,像上之人面色温润无比,眼含温和的微笑,给人感觉有成竹在胸的淡定,但举手投足之间却充满了指点江山的霸气,可谓是文武相融的不世奇才。

这里安眠的正是曾经咆哮天下的猛虎营大将军——哮定将军庄炼英,也是四大王墓里最早陪伴在圣祖身边的人,他的名号虽然没纪中云镇北之威那么响亮,但论起用兵之道,其他三将皆甘败下风。

早在开朝之初,所有的陵墓就已经开始建设,选的地点更是依山环水的风水佳地。

朱元章为自己选帝陵时特意为他们四人各修一座王墓,也是为了安抚当时死伤惨重的各营人马。

哮定将军在南征北战那么多年后,定都京城时,别人都是骑着高头大马好不威风,唯有他重病在身,是被人抬进城门的。

这位枭雄没等到亲眼看见开朝大典就不幸辞世,明的一大憾事。

在那动乱的年间,大多都是能上阵杀敌的强悍武将,庄炼英是少有的儒将。

虽然在冲锋陷阵上不及其他三位将军那般威猛,但在排兵布阵上却是一等一的强者。

于用兵之道更是诡异得让人震惊,有时候不拘常理的手段让人防不胜防,常常出奇不意的利用地形和兵阵的排布以少胜多,是元兵闻风丧胆的狠角色。

当年的猛虎营凌驾于四大军圑之首,在他的指挥下,战斗力一直是大明所有军队中最强的。

庄炼英温和的笑容下却有万军不及的智慧,如果他不是英年早逝,恐怕猛虎营也不会没落到今日这副田地。

这块禁地除了祖皇殡天外,又一次的人声鼎沸。

北陵全是忙活的身影,陪葬之物极尽奢华的被搬进墓中。

礼部的官员有条不紊的安排着事宜,每个人都是战战兢兢的,不敢有半点松懈。

当面如死灰的太监们将重棺抬进墓穴的那一刻,重达千斤的石门缓缓关上,将这些人也全部陪葬进去,意在让他们的亡魂继续伺候这位开朝大将。

墓里似乎隐隐传来了哭喊之声,不过众人也是习以为常了,继续为纪中云操办着宏大的丧事,祭祀的活动似乎永远没有完结的意思整个大葬规格高得让人感慨,许平也没有半点怨言的忙前忙后,老实得让人很是吃惊。

许平再怎么疯也知道眼下的局势,不过装模作样的痛喊几声而已,没什么大不了的。

朱允文也表现得十分悲痛,让饿狼营上下无不感恩戴德。

皇家的态度一方面是为了拉拢饿狼营和其他的军将,另一方面也是要演戏给天下人看,博一个明君圣君的好纪中云的后事继续不停的操办着,三天的孝期过后,朝廷开始正常的早朝,百官也脱去孝服开始处理起积压的事务。

朱允文坐在龙椅之上面色阴沉无比,九五之尊看起来似乎隐有怒火,令人不安。

海子依旧喊着众臣早朝,他一脸波澜不惊,没人能从他脸上猜出点什么端倪。

“圣上!”

巫烈依旧身穿孝服,跪在金殿之上满面痛苦地说:“将军之死让饿狼营全军上下悲痛无比,纪龙禽兽不如荼毒生父。求圣上给我们一个机会为王爷雪恨,剑指津门为王爷报仇!”

朱允文面无表情的看了看他呈上来的奏折后,眉头立刻皱了起来,冷哼了一声说:“告老还乡的那么多,还有不少早已是无力再战,饿狼营只剩下不到五万的兵马了!镇北王一死人心就这么散了,似乎还有一些藉遣散之名投靠了津门,这让朕如何相信你们。”

纪中云临死前的遗令一下,许多人也是心灰意冷,加上年事已高就毅然的选择了还乡。

一些纪龙的党徒害怕待下去对己不利,也是借着还乡之名跑到津门去。

曾经聚哮天下的饿狼营,一下就军心涣散了。

巫烈满面的恨色,一脸决绝的说:“巫烈愿以身家性命担保余下的全是忠勇之士!饿狼营若能南下,定当将叛逆荡平,不破津门誓不罢休,求圣上恩准!”

饿狼营的兵力一下变成了不足五万,不少聪明的人都皱起了眉头。

这战斗力减少的可不只一半,先不说打不打津门,面对气氛越来越紧张的草原,能不能像以前一样坚守都不一定。

朱允次沉默,似乎也在权衡着其中的利弊,好一会儿后才徐徐开口,似是悲痛的说:“传令,三品总将巫烈领饿狼营大将军帅印,擢升一品,与破军营交接东北防务,全军休整之后举营南下,待命而动。”

“谢主隆恩!”

巫烈感动得泪流满面,不仅是因为有了报仇的机会。更是因为朱允文在这种敏感时候选择了信任他!

朝堂之上立刻小声的议论起来。

饿狼营终于要调动了,南下以后会是何种局面?

纪龙吸纳了如此多的饿狼营旧将后,会有什么影响?

不少人想想都觉得忐忑不安。

“巫烈!”

朱允文语重心长的嘱咐道:“攻破津门不是一时半刻的事,你不可贸然而行,更不可强行攻打,朕命你兵分几路先攻打周围的驻军,违令者斩!”

“末将遵旨!”

巫烈不敢疑义,能有亲手报仇的机会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。

领过圣旨之后,立刻满面严肃的退了出去!

他的身影一消失,百官就交头接耳的议论起来。朱允文等到他们说得差不多了,这才咳嗽了一声说:“诸位臣工,有何意见不妨直说。”

“启奏圣上!”

兵部立刻有人站了出来,满面担忧的说:“饿狼营一直是朝廷不稳定的因素,这会儿虽然镇北王归天而去,但难免还有异心,让巫烈率兵去津门,会不会是抱薪救火?”

此话一出,朝堂立刻哗然一片。

大家立刻觉得问题严重了,巫烈要是抱着二心带着五万人马投靠纪龙,破军营镇守东北,到时朝廷想拿下津门可就难上加难。

虽然表面上不说,但从大家讨论的结果来看。

似乎不少人觉得皇帝的举动有些轻率,不该让巫烈带兵,就算饿狼营要打津门,起码得让信任的将领带兵才对。

郭敬浩一看朱允文的面色不好,立刻站了出来,冷笑一声说:“那怎么办?继续放任饿狼营不管吗?派其他人,谁能降得住这群虎狼之师?我看这巫烈也是个忠勇之士,断不会与纪龙同流合污!”

当朝一品的冷哼,让所有人不敢再提反对的意见。

不过还是有不协调的声音响起,户部尚书刘尚礼突然站了出来,试探着说:“圣上,眼下各地频繁的调动驻地兵马,饿狼营五万在这时候大举南下,恐户部之银不够调度粮草之用。”

这家伙肥头大耳的很是显眼,不过说的话倒是比较有牵制性。

别人在议论兵权问题的时候,他却一下就掐住了粮草的要脉。

没吃没喝的拿什么打津门?

饿狼营又拿什么大举南下?

朱允文面无表情的看着他,眼光带着一丝阴冷,这种无言的威压让刘尚礼很不自在。

“调动总共需要多少银两?”

朱允文久久才开口一问,语气里听不出有任何的情绪。

刘尚礼心算了一下,恭敬地说:“五万大军的粮草、药、驻扎之物,包括给养和调度所用银两,即使一个月也需二十万两。眼下各地赈灾刚安抚好,户部的银两却有些短缺了。除去各项开支,余银已经不足支撑这次的调动。”

“是吗?”

朱允文冷笑了一声,突然朝郭敬浩使了一个眼色。

郭敬浩心领神会的站了起来,突然怒喝道:“带上来!”

百官诧异的转头看去,但见大内侍卫正押着四十多名披头散发的人犯上金殿。

众人纳闷之时,却惊讶地发现这四十多人竟然都是“国舅”或者是“国丈”之尊,只一个个衣裳不整的,都成了阶下囚!

一行人刚被押上来,立刻大喊冤枉,有的更是直接喊着圣上开恩,我姐姐是谁谁谁之类的话。

海子眉头一皱,冷声喝道:“放肆!金殿之上岂容尔等大呼小叫。”

众人吓得跪地不敢再言语,这时候已经有刑部的官员站了出来,将这些人是如何贪污户部与内务府的银两,如何借着皇家之威巧取豪夺他人家产,欺行霸市的累累罪行列出。

证据确凿不容狡辩,四十余人竟然在短短的几年间,捜罗了六十多万两的白银,更是仗着皇亲国戚的身分耀武扬威、鱼肉百姓,草菅人命的恶行更是多不胜数!

朱允文的面色越来越难看,不等刑部之人念完就大手一挥,勃然大怒的拍案而起:“全推出去斩了!”

“皇上,饶命呀!皇上!”

他们凄厉的哭喊着,大内侍卫直接将他们全拖了下去。这些昔日的皇亲国戚,没1会儿就安静了下来,没出金殿几步就被斩首而死。

四十多个皇亲国戚呀!

朝廷行刑一般都在午门之外,这会儿却在宫内就举起屠刀,百官们摸着脖子都觉得有凉意,这可不只是杀给百姓看,更是杀给他们看的。

“可恶!”

朱允文怒极的拍着桌子咆哮道;“借着家中女眷在宫内受宠就鱼肉百姓,甚至还贪污朝廷的银两,这等害群之马不杀不足以慑天下。即使朕所宠之人,犯我大明律法照斩不误。”

“吾皇圣明!”

百官下跪,高呼呐喊。一个个却都暗自咋舌,枕边之人的亲属说砍就砍,还一下就砍了那么多人,这圣上也不是什么温和的主呀!

郭敬浩态度异常恭敬,不过却是在暗自窃笑。

皇上这是怕别人忘了他也是心狠手辣之人才出此狠招,不过要肃清的话,太子爷那才是最大的反面典型吧!

“六十万两白银,足够了吧?”

朱允文说话的口气很是淡薄,突然之间怒气全无。

坐下龙椅轻品细茶,看都不看殿外的无首之尸!彷佛刚才他怒极之下所杀的并不是人,更不是和他有关系的人,而是他养肥的猪一般。

“够、够了!”

刘尚礼一个劲的擦着冷汗,有些后悔自己不该触这个楣头,不知道为什么总有点不祥的预感。

朱允文冷笑了一声,轻轻的说:“京城南边的一个小胡同里,有个所谓的清静小院。看似书香门第,但实为一些人金屋藏娇、掩埋金银之地,主屋的地下共藏有金银四十余万两,好大的手笔呀!”

“确实!”

郭敬浩赞同的说:“我朝官员俸禄有可查之数,倘若是我大明官员,那可算开朝第一大贪了!”

“是吗?”

朱允文冷哼了一声,问:“如果是官员贪腐如此巨资,该当何罪呀?”

“当车裂而死,并抄没所有的家产!”

刑部尚书张伯君立刻站了出来,面色阴沉的看着刘尚礼。

刘尚礼听完浑身一软,眼前一黑的晕厥过去了。

这个清静小院正是他私藏贪污银两的地方,表面上看似普通的民宅,实则纳金银无数。

他这时候已经明白自己完了,只是想不通自己做得可谓是天衣无缝,是在哪露出的马脚连圣上都惊动了!

他是小看了刘紫衣监视京城的能力。

不仅是这个清静小院,他其他的家产和暗地里的买卖,早就被朱允文知晓。

但碍于朝堂上前段时间一直是人心惶惶,才没有办他。

眼下这么好的机会,自然是不客气的将这个一直蚕食银两的户部尚书给办了。

说到底,办了他还是有银两进帐。

尽管心里微微窃喜,但朱允文面上还是一副心痛不已的样子:“刘尚礼呀,堂堂户部尚书却坐拥如此多的不义之财,你太辜负朕对你的信任了。”

这时候已经进入顺天府的洪顺聪明的站了出来,冷眼看着在地上只知道颤抖的刘尚礼,展开奏折缓缓的念道:“天都府、顺天府、刑部三司合查户部尚书怀有巨资一案,现查明礼部尚书刘尚礼之罪如下:一,贪污礼部的支出银两,各地供品的献地与内务府,借赈灾与各种修缮之名共贪污银两八十万有余。二,欺行霸市,勾搭刚才定罪的人犯,强买强卖,剥削百姓与商家,更是在各地大灾时哄抬粮价获取暴利,导致朝廷赈灾银两无法落实到位……”

一行行的念,几乎念了足有半炷香的时间才停了下来。

刘尚礼这时候已经是面无人色了,这些事被揭露出来他连求饶的勇气都没有,不管哪一项罪名只要朝廷有证据在手,那他就是难逃一死。

个户部尚书竟然能敛得百万家财,朱允文一想起自己多少个挑灯难眠的夜晚为银两而发愁,就难掩怒气,沉声的问:“刘尚礼,你还有什么话说!”

“臣,罪该万死!”

刘尚礼嘴唇发白,哭天抢地的说:“罪臣知道死罪难免,我也是一时鬼迷心窍才会犯下滔天大错。明知道这些钱我一辈子都花不完,但就是忍不住想要,臣罪该万死呀!”

“张伯君!”

朱允文也不再多说话了,面沉如水的下令:“将他收押起来审讯,家产一律充公。”

“是!”

张伯君一向梗直不阿、一听到这旨意心里难免疑惑,难道其他的同案犯就不深查了吗?

他刚想开口一问的时候,郭敬浩立刻朝他使了一个眼色,洪顺也赶紧拉了拉他的衣服。

张伯君虽然梗直但也不是迂腐之人,脑子稍微一转立刻明白圣上这是不想把事情闹大造成大范围的不安,立刻识趣的应了声“是”就退下了。

刘尚礼被拖下去后,朱允文窃笑了一下。

前段时间闹出国舅贪银的传言让他很是不快,但碍于朝堂不稳!

直没有办他们,但看着这些家伙一个个肥头大耳的样子却是恨得咬牙切齿,恨得夜里都难以入寝。

恰巧那时候父子两人已经开始密谋贩运兵器给契丹的事。

当时朱允文手上已经有不少的证据,但就是碍于形势不能动手,九五之尊却如此憋屈,自然是难免抱怨几句。

许平时刚和美女小姨调情了一番,心情特别不错,细想了一下随口安慰了一句:“这有什么?你就当他们是你家豢养的猪,养肥了再杀,不先养着的话这钱也到不了自己的口袋不是?只有养肥了才是自己的。”

很恶俗的观念,极腹黑的想法,却让一向聪明绝世的朱允文豁然开朗。

从那时候开始他就不动声色的开始收集证据,就等着一有机会就把这些肥猪宰了,将这些个不义之财名正言顺的赚到手。

“圣上!”

郭敬浩一看其他人都沉默了,毕竟上朝没多久就斩了四十多颗人头确实让这些臣子害怕,这时候他不出来说几句也说不过去,只能站出来恭声的说:“现在刘尚礼已经伏法,但户部事关大明钱粮不可一日无主,新的尚书人选还需定夺,请圣上早下裁决!”

“各位爱卿!”

朱允文现在心情不错,仿佛已经看见了近两百万的巨银进了口袋,一脸高兴的问:“郭爱卿所言极是,不知道各位可有心仪的人选推荐。”

洪顺眼睛稍微的转了转,立刻站出来一面严色的说:“启秉圣上,微臣以为户部尚书的人选应当是有才之士,既能克守银两又是德高之辈,为人更需清廉节俭才能管好我大明的钱粮!”

洪顺虽然是八品的衔位,在百宫之列是低得不能再低的官位,几乎连上朝议事都没那个资格,但任谁都不敢小看他。

只是简单的上了几次朝,这些老狐狸都看出这家伙简直就是太子爷的代表,已经将太子门生集合在一起,成了朝堂上的新势力。

打狗也得看主人嘛!

百官们交口称是,郭敬浩也上站上前来,赞同的说:“确是,此人需清廉自好才行。”

“那众位爱卿可有推举之人?”

朱允文的语气轻描淡写的,淡得让人心里一惊。

所有的人立刻闭上了议论人选的嘴,一看这情况就知道万岁爷心里早有了人选,没他们发表意见的余地。

郭敬浩眯着眼一笑,突然走上前来满面推崇的说:“臣举荐一人,此人乃现任沧洲知县张道年。三起三落,光知洲的职务就撤了两次,为人清廉且刚正,在百姓中声誉极佳,正是户部尚书的最佳人选!”

“张道年?不是吧!那头张驴子,就他那铁疙瘩一样的脑袋。”

“那家伙现在还只是八品吧?老是犯事被拿下。这会儿突然做户部尚书有些不妥呀?现在还当一个小知县,他能行吗?”

郭敬浩的话让朝堂之上立刻哗然一片,众人惊讶地议论了起来。

张道年为官确实清廉爱民,但不懂得官场的权谋迎合也得罪了不少人,才会一直被贬官外放!

虽然官声极佳,不过人缘可不太好。

论资历,张道年从没进过四品。户部尚书如此大的责任他能否担当惹得争论不断,可是却是有三帮人保持着异样的沉默,一直冷眼看着其他人。

一方是郭敬浩和他的门生。推荐张道年这话从他嘴里出来的,其他人都是无条件支持。

另一方则是以成有竹为主,绝对支持皇权的死忠派。

他们当然看得清眼下的情况。

郭敬浩提名的人那么特殊,没有圣上的授意他绝不会做这种出头鸟,所以也就无可争议之地。

最后的一方,当然是洪顺为首的太子门生。

他们大多出自许平主考的恩科选举,以太子门生为荣,尊师为父,将许平贡为长父主君。

落魄的张道年是主子爷一手提拔的,这事人尽皆知。

他们根本是没半点意见的支持,是那种狂热的支持,不需要任何的理由。

朝堂之上的其他势力和散兵游勇,一看这架势立刻惊出了一身的冷汗。

这三派意见已经空前的一致了,那还有什么可说的?

只能赶紧闭上嘴,再说上几句赞成之类的废话。

张道年这时候正顶着烈日,在沧洲的田间和百姓们一起试种天工部送来的种子,据说是产量极高的新水稻。

为了说服大家试种这种水稻,他几乎是天天登门才能感动这些平头百姓,让他们忐忑的在赖以生存的田里,种下这些不知是福是祸的种子。

张道年穿着简单的短裤,上身是贩夫的大褂,头顶着斗笠,浑身的泥巴,即使是站在村民中间看起来也最是寒碜,不过他却是一脸满足的微笑与众人一起忙活,丝毫没察觉到这时候他已经飞上枝头,在许平的扶持下成了六部尚书之一。

“那个糟老头儿是谁呀?似乎不是本村人!”

路过的村民有些疑惑的看着张道年,一看就知道不是村子里的人,绝对的生面孔。

“是呀!好像没看过,哪来的老光棍吧!”

随行另一人也附和起来。

他俩的对话无心而起,但却被在树下休息的其他百姓听到了。

一群人立刻气愤的摔破了水碗上前,团团围着他们骂了起来:“你们长狗嘴呢,管谁叫糟老头呀,”

有个中年妇女更是恼火,都把手指到了对方的脸上,破口大骂起来:“你这个挨千刀的小孩,骂谁是糟老头儿,嘴里吃屎了是不是?说话那么臭!”

“就、就是一个老头子嘛!”

两人被吓了一跳,虽然不知道这些平日里和蔼的乡亲为什么突然有那么大的怒火,但还是倔强的应了一句。

“三牙子!”

人群里挤出了一个发须皆白的老头,气呼呼的扬着巴掌朝其中一个年轻人脑袋上拍了一下,破口骂道:“瞎了你的狗眼啦!张大人是你随便说的吗?你个不长眼的狗崽子,老子打死你!”

“爷爷,我不是故意的……”

年轻人吓得直躲,但还是被老头拿着扁担追得满田里跑。

“怎么了?”

张道年这时候也看到了这边的动静,赶紧跑过来关心的询问道:“怎么了乡亲们,不休息一下在这做什么?”

“没什么张大人!”

百姓们立刻换上了谦卑的微笑,满面堆笑的说:“俩小屁孩不懂事而已,您都累那么久了,赶紧休息一下吧!”

百姓们有的递毛巾有的送茶水,殷勤的更是赶紧上来搀扶。

张道年也不再细问,而是坐在树根下擦着汗喘一口气,当知县当得如此亲民,恐怕天下难寻第二了。

张道年上任之后,不仅很快的安顿好这一方的饥荒,让百姓们重新过上渔耕的生活,更是雷厉风行的惩治了大批的贪官和鱼肉百姓的地主恶痞,将这些为害一方的人全送进了牢房。

重刑之下就连原本衙门里的旧差都不放过,这种公正廉明的态度再加凡事亲力亲为,平易近人,早在当地树立了无上的威信,成了百姓爱戴的好官。

“休息不了呀!”

张道年看着日头算着时间,苦笑着说:“太子爷的恶鬼营粮草的补给一会儿得从咱们县过,可这会儿运送粮草的劳力不够,一会儿我还得再找点人一起运送粮草。”

“大么你怎么不早说呀!”

一位似近百之年的老翁立刻急得直跺脚,有点资怪的说:“这样的大事比我们这些小田小地重要呀,早说的话我们就招集乡亲们一起去帮忙了。”

“万万不可呀!”

张道年一脸惶恐的摆着手说:“太子爷可是有严令在前,恶鬼营驻扎不可给河北百姓带来麻烦。况且赵娘娘现在还在通阳,她可是最关心咱们这的百姓,被她知道我让你们去当运粮工耽误了农时,不得扒了我的皮呀!”

“谁说是您让的呀!”

一个中年妇女不乐意了,嚷嚷道:“太子爷独宠咱这地方谁不知道,再说了赵娘娘都已经是妃选了,能出点贱力那是咱们的荣幸,一家人哪有两家话呀!”

“就是就是!”

其他人也是起哄道:“咱这破地方原来田都荒废了,太子爷给种子给粮食,还把您这大清官给派来了,这分恩情哪是出点力气能还的,您就别推辞了。”

“乡亲们!”

张道年眼圈泛红,弯腰抱手说:“张某代太子殿下谢过众位了!”

“别、别,您这是折我们的寿呀!”

“就是,只要太子爷用得上,老命我都可以给,别说就是推推车送送粮了。”

一群百姓惶恐万分,赶紧拉住就要鞠躬的张道年。

这边一直好声的安抚着,那边已经有灵活的青壮年开始拿着大锣,一乡一村的开始敲开了:“乡亲们!太子爷的押运粮草就要过咱们县了。能帮忙的都出来呀,谁他妈犯个懒,生儿子没屁眼。”

“恶鬼营的粮草需要压运,咱老王村的青年都给我滚出来。别管什么农不农忙的,全给我帮忙去,谁要不出来以后别进老王家祖坟了!”

敲锣打鼓的漫天吆喝下,沧州县各地竟然集结了两万多的民众。

除了挽起袖子的青壮年外竟然还有一些拿着菜板的妇女,一个个甚至还背着大黑锅拿着铁勺子,一问人家竟然说“出不了多少力气就去帮将士做饭”,个个都是一副虔诚的样子,仿佛是要去送死一样。

张道年一看时候差不多了,赶紧带着人跑到了沧州境的边界,等着运送粮草的队伍前来。

张道年深知民心的重要,此举一半是发自肺腑,一半是在为太子府聚拢民心。

大起大落的时候多了,他也不甚在意官位的高低,但面对许平的提携之恩也是感激不已,只能尽心尽力的安抚好这一方百姓,才能对得起自己的清名和主子的信任。

百姓们仿佛是在等着什么神圣的事一样,一个个面色兴奋的看着大道。

还没等来送粮的队伍出现,突然却是从山间小道里,冲出了一队约莫五百余人的铁甲骑兵。

人群立刻出现了一阵骚动,骑兵却是沉默不语的奔腾而来。

刚劲有力的马蹄声带着扬起的硝尘一直冲到了张道年的前面,一个首领策马上前,怒目喝道:“大胆刁民,竟敢在此拦路。”

“不是!”

张道年赶紧从人群里走出,一边穿着官服,一边慌乱的解释说:“微臣张道年,在此等候押运粮草的车队,在此的皆是前来帮忙的沧州百姓,望将军明查。”

“真是张道年呀!”

首领环视了一眼突然哈哈一笑,上前笑呵呵的看着他,抱着拳头道歉说:“刚才没看清楚张大人在此,多有得罪了。”

来人正是一直负责押运粮草的老四,张道年一看是他这才松了一口气。

这时候远远的也看见了一辆辆马车朝这走来,赶紧挥了挥手说:“好了,大家上去帮忙吧!”

“去吧!别想得太轻松了。”

老四苦笑了一下,话里有话不知道是欣慰还是无奈。

张道年循着他的话一看,顿时惊得目瞪口呆。

恶鬼营目前驻扎河北才两万人而已,所需粮草也不是很多,但眼前的押运队伍竟然已经多达七万之众。

而且看装束却都是平民百姓,连半个运粮兵都看不见。

“这……哪来如此多人?”

张道年惊得目瞪口呆,七万之众足可运送三十万大军的粮草了。

老四苦笑了一下,说:“进了河北境内时运粮兵都没事干了。一路走来帮忙的百姓越来越多,四百辆车的粮草走到你这,你猜怎么了?”

“怎么了?”

张道年心里一突,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事。眼下镇北王已经西逝,朝廷明显要打津门了,粮草可是出不得半点的闪失。

“变成了六百辆!”

老四说话的时候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无奈。

莫名其妙的多了两百多车粮食,这不知道该上哪说理去了,虽然很多都是杂乱的粗粮,但却不难看出主子和赵娘娘在这的影响力。

“啊……”

张道年惊得目瞪口呆,虽说河北是在大灾过后是恢复得最快的地方。

但两百多车粮食该是多少百姓的口粮呀!

这些人该是怎么从牙缝里挤,才能挤出这么多的粮食。

张道年的眼圈有些湿了,这些百姓心里都知道谁对他们好,对太子府的爱戴是民心所向,不枉费主子爷一直尽心尽力的救助他们,看来一切都没白费呀!

“挤什么挤,这车是我们推的!老子是通阳县人,赵娘娘可是我们那的人,你也敢和老子抢位置!”

“滚蛋,老子以前落草的时候可是在猛虎寨。我还给赵将军做过饭呢!你这八竿子打不着的人给我滚一边去。”

“几个不长眼的小免崽子抢什么抢,告诉你,老子四个儿子三个媳妇两个女儿全在酒厂里干活,这次我这把老骨头也得出点力气,谁和我抢小心我拐杖就敲谁。”

运粮时因为人大多甚至出现了你推我抢的情况,老四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了,只是温和的劝说着大家别烦躁,又立刻指挥着长长的运粮队伍朝水泉的方向靠拢。

张道年和其他被派来帮忙的太子门生一瞬间明白了何谓人心,并不是那些书上所读的歌功颂德,也不是帝王伟业功成名就的辉煌,而是这些普通百姓的拥戴。

只需两千粮兵运送的粮草竟然有几万百姓运送,民心所向的圣主还有什么可以为敌的无知之徒?

途上还有不少的人前来帮忙,老四是好说歹说才劝退了一些,但每辆马车却最少有上百人轮流的推进,行进速度之快也是让人惊喜不已。

喜欢本书,请将本站网址收藏

相关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