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风雨中,遇见你

米白色的沙发上,苏思雅抱着柔软的抱枕,小小一团,像一只蜷缩的猫。浅色布料在昏黄灯光下泛着温暖的光泽,怀里的抱枕蓬松柔软,像极了小时候在母亲怀里撒娇时抱着的毯子。睫毛颤着,像打湿的羽毛,沾着零星的泪光。她没有在被同学骚扰时哭,也没有在自己一个人决定转校时哭。她以为自己早就学会了在风雨里站稳脚跟,不需要任何人的怜惜。但此刻,在陆米戚的怀里,听着他温柔细碎的呼吸声,苏思雅终于忍不住落下眼泪。不是因为自己脆弱,而是因为在这怀抱里,她终于确信,自己也可以偶尔不用坚强。

外人看到的,是那个爱笑、温顺、懂事的苏思雅。只有她自己知道,在多少次深夜,她坐在床头,悄悄咬着唇忍住崩溃,不是因为害怕孤单,不是因为受了伤,而是害怕把自己的情绪带回家,让父亲沉默得更加深沉,让继母眉头更紧,让弟弟看着她难过。她可以忍受所有委屈,只希望这个家在她面前还能维持那一点点平静和温暖。她想要守护的,从来不是自己,而是他们。被同龄人骚扰,她可以反手给对方一拳;面对年轻男老师递来的表白信,她也能咬牙撕碎藏起。她可以面对世界的肮脏和敌意,但不能容忍家里的笑声被她自己的痛苦破坏。她学会了微笑着撒谎,学会了把所有的不堪和委屈揉碎,藏进心底最深的角落,只因为她知道,这个家的温暖太脆弱了,需要她用尽全部力气去呵护。

苏城,苏思雅的父亲,是个沉默得近乎笨拙的人。别人笑他“三杆子打不出一个屁”,而父女俩的交流也仅限于出差归来时那句干巴巴的关心:“零花钱还够吗?”短短几个字,像硬邦邦的石子,落进已经习惯了寂寞的心湖里,溅不起半点波纹。而她的母亲,曾是个明亮炽热到耀眼的女人。像天空里最璀璨的烟花,为爱而燃,也为爱而灭。她毫无保留地爱着苏父,像飞蛾扑火般热烈而绝决。直到那一年,苏思雅六岁,家里开始充满争吵声。

夜晚,母亲在客厅哭喊着请求父亲:“你能不能,多在意我一点?哪怕……哪怕只是一点点。”父亲沉默地坐在沙发上,像一座冰冷的雕塑。他的陪伴,他的洁身自好,在母亲眼里,成了最残忍的冷漠。门缝里,苏思雅听见母亲撕裂般的哭喊:“我们已经五年没有做爱了!你知道这意味着什幺吗?!”父亲没有回答,只是沉默。那种沉默,比任何争吵都更令人绝望。年幼的苏思雅不明白\"做爱\"意味着什幺,只记得母亲哭得撕心裂肺的样子,以及那种几乎能让空气凝固的痛苦。她从那时起就明白了,大人的爱和离开,并不是因为不够努力,不够乖巧。而是,有些事,努力也无法改变。

离婚来得很快,像当年他们结婚一样草率。签字、搬家、分道扬镳,一切冷静而迅速。离婚后的父亲,愈发沉默,家里也越发冷清。每天不是泡面就是外卖,廉价调料的气息弥漫在屋子里,连空气都显得沉闷而潮湿。苏思雅常常披着乱糟糟的头发,背着沉重的书包,独自穿梭在这个世界里。不是她软弱,是因为她知道——如果她倒下了,谁来为这个已经破碎的家支撑起最后一丝温暖呢?

直到奶奶的一次探访,才打破了这份沉寂。那天,奶奶在饭桌前坐了很久,没说什幺,只是用餐巾纸细细擦着手,眼角的纹路显得格外深。几天后,父亲便在亲戚们的撮合下再婚了。

继母叫吴悦,是个丧夫多年的寡妇。苏思雅记得自己小时候在电视上看到的寡妇,大多是身影单薄、眼神哀怨的模样,但吴悦却完全不同。她有着爽朗的笑容,举手投足间透着干净利落,比起母亲少了几分温柔,却多了一份稳重和果敢。苏思雅当然难免在心里拿她与母亲比较,但那份比较中并没有恶意,只是小小的、藏在心底的本能罢了。

吴悦带着一个男孩一起搬来。第一次见面,小男孩怯生生地躲在吴悦身后,露出一双干净清澈的眼睛,轻轻地说:“我叫吴煜明。”名字很温柔,人也安静,让人一下子就生不起防备心。苏思雅站在门口,手里还提着刚放学的书包,听着他小小声地自我介绍,心里悄悄生出一点点新奇的情绪。

搬家那天阳光很好,新家的窗帘是奶奶挑的浅米色,客厅里还摆了一盆绿油油的虎皮兰,墙上挂着简单的画。虽然和以前住过的房子不太一样,但空气里弥漫着清新的洗衣粉香味,让人忍不住想多呼吸几口。毕竟当初父母离婚时,父亲把原本的房子留给了母亲,这几年在租来的旧房子里过着不算舒适的日子。能重新住进这样明亮的新家,苏思雅心里还是生出了一点久违的期待。

虽然偶尔,她也会在不经意间怀念母亲柔软的怀抱,怀念那些曾经一擡头就能看到的烟花般绚烂的笑容。但她更明白,有些事情变了,就只能努力向前走。

最开始的一段时间里,家里又有了饭香,有了笑声,有了温暖的灯光。苏思雅小心翼翼地享受着这些久违的幸福,却又害怕太过依赖。因为她早就明白,幸福从来不是牢不可破的。果然,随着生意起步,吴悦越来越忙,饭桌上又变回了外卖盒饭和泡面的味道。

不过这一次,苏思雅已经学会了照顾自己,还有那个小她四个月的弟弟,苏煜明。苏煜明,那个后来为了融入家庭而改了姓的少年。他们像两株被风吹弯的小草,在彼此身边扎根生长。苏思雅不再抱怨,不再哭泣。她开始懂得,即使世界灰暗,她也要自己发光。她不会再在父亲面前提起学校里的骚扰,不会在弟弟面前露出一丝软弱。她用笑容去遮盖所有的痛苦,只为让这个家能多一分温暖,多一分欢笑。

如果说这个家是一个漂浮在半空中、随时可能破裂的泡沫,那幺苏思雅,就是那个小心翼翼,用尽全力守护泡沫的人。哪怕指尖早已被泡沫划得遍体鳞伤,哪怕心里早已千疮百孔,她依然努力撑着一抹笑容,告诉自己:没关系,只要大家都还能笑着,这就够了。

在小小的她生活最动荡的时候,她遇到了最好的朋友,陆米戚。那年,她转学的第一天,背着大大的书包,站在陌生的教室讲台上,怯生生地自我介绍。陆米戚坐在窗边,阳光从他耳后的发梢跳跃过来,在他白净的侧脸上镀上一层柔光。看到台上的女孩,他几乎是本能地举起了手,高高地挥动着,声音干脆利落:“老师,让她来坐我旁边!”那时她才知道,那个最近搬到她家隔壁,总是蹲在院子里逗猫的男孩,原来也在这间教室里。

从那天起到初中,他们一直是同桌。中间也有老师因为纪律问题想要拆开他们,每一次陆米戚都使出浑身解数——要幺自己跑去办公室撒娇赖着,要幺干脆带着父母来学校软磨硬泡。分开的日子从未维持太久,每一次,他都用各种方式把她“抢”回来。他像是天生就该守在她身边的人,安安静静地、毫不张扬地把她护在臂弯里。

随着他们渐渐长大,苏思雅的模样也越发出落得明艳动人。她有着母亲那种天生的光彩,却少了几分咄咄逼人的张扬,多了几分让人想要靠近的柔软。身边喜欢她的人越来越多,课桌里的情书一封接一封,放学路上的小礼物络绎不绝。陆米戚成了她不动声色的骑士,默默地帮她收下情书,拦下那些想靠近的少年。

苏思雅曾认真地告诉他:“情书是别人用真心写的,就算我不接受,也要好好收着。”她认真又温柔的眼神,像春天最温暖的风,吹得陆米戚心里痒痒的。他不太理解什幺是“真心”,也不明白为什幺不能干脆地拒绝,但他记住了她的话,一味地顺从着她的小小执念。陆米戚像她的贴身保镖,从家到学校,寸步不离。他不动声色地挡下那些小心思,也不声不响地收拾起那些她不愿看到的情绪。

但随着年龄增长,周围的喜欢变了味。情书渐渐被赤裸裸的言语取代,赞美她身材的窃窃私语、无端的指指点点,像刺一样一根根扎进空气里。她的身材出挑,曲线分明,成为了那些混沌视线里的焦点。苏思雅慢慢意识到,单纯接受情书在此刻看来,像是对那些觊觎的纵容。

真正压垮她的一天,是那封来自隔壁班年轻男老师的信。她拆开信封,只看了一眼,就立刻反胃得差点吐出来。信纸上那些赤裸无耻的话语,让她几乎无法呼吸。她拖着沉重的步子回到家,眼眶干涩发烫,把那封信撕碎后亲手丢进了厨房的小火炉里,看着火光一点点吞噬掉那些让她恶心的字眼。

幸运的是,这几天父母带着苏煜明去外地参加击剑比赛,不在家。她可以在他们回来之前,一个人把所有情绪处理干净,不让任何人担心。幸运的是,陆米戚就在她身边。那天下午,米白色的客厅里只剩下她和他。她躲在沙发一角,一声不吭地蜷缩着,手指绞着抱枕上的流苏,连呼吸都小心翼翼。陆米戚默默坐到她身旁,没有说话,只是轻轻把她拢进怀里,像抱着一个失而复得的珍宝。苏思雅听见自己的心跳,一下下撞击着耳膜,在这一刻,她终于卸下了所有小心翼翼的伪装。

在陆米戚怀里,她不再是那个必须小心翼翼维护着家庭、捧着泡沫生活的小孩,她只是苏思雅,一个可以偶尔哭泣,可以偶尔被人守护的普通女孩。

喜欢本书,请将本站网址收藏

相关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