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微的八卦还是没能听到。
宫里又来人。
杨微埋汰了句这萧家还不让人安生了,起身去迎。
来的不是萧家人。
是永寿宫的文娘,当今皇后的乳娘。
杨微一看来人就知道是为何事。
今皇后乃先皇后族妹,皆出自崔家,大周五大世家之一。
昨日崔家六郎也来递名帖,杨微拒了。
萧乐两姐弟是先皇后所出,先皇后的父亲与这崔六郎的父亲以及是堂兄弟,不过,先皇后的父亲是个庶子,且生来带病,才过而立之年便病逝了。
所以,这崔六郎跟萧乐是姐弟,这姐弟成婚像话吗?
杨微当场就把人赶回去了。
文娘见了杨微先是福了一礼,面色却是不善,道:“听闻昨日收名帖,女郎拒了好些儿郎,还有我家六郎,敢问女郎这是为何?”
杨微想了想,说:“殿下不喜欢。”
文娘面色波澜不惊,道:“殿下瞧不上也是常事,殿下尊贵,行事自有主张,可我们做事的万不能失了礼数,折殿下颜面。”
杨微领会了一下,大约是说萧乐仗着身份可以胡作非为,但她得替她兜着。
话说的可真漂亮。
跟崔皇后,杨微还装上一装,跟个宫女,有什幺好客气的。
怎幺?你年龄大些,还想倚老卖老幺?
“不会,自不会说是殿下瞧不上,定会寻个光明正大的理由,叫人信服。”
杨微瞧向文娘:“就拿崔六郎这名帖说吧,他与殿下乃姐弟,殿下英明神武乃大周之战神,生下子嗣也是要保家卫国的,若他尚了殿下,叫殿下跟徐家一样生个傻子怎幺办?”
这个徐家倒不是什幺位高权重的大官,只算得上半个皇商,家里富贵了些,去岁徐家大郎看中了来家里做客的表妹,非要娶,家中本是不同意,这位大郎一哭二闹三上吊、又绝食又自杀撒泼打滚的闹,闹到最后,只能依着娶了。
结果,前两个月孩子出生了,那孩子目光呆滞,口长舌生,唾涎不止,连奶都不会吃。请了医士一瞧,医士说胎儿头短而小,脸平而宽,耳朵低小,鼻塌朝天,舌头肥大,又全身无力软绵,兼有心悸,是痴儿之相,还活不长。
因娶妻时闹得大了,故而如今京都人人都知道徐家生了个傻子。
文娘一噎,不曾想杨微如此直接,当着她面儿就拿崔六郎说事,还说的叫人无从反驳。
文娘稳了心神,盯着杨微问道:“女郎可记得当日皇后所言?”
杨微点头:“记得,皇后说殿下喜欢便可。”
文娘心里明白过来,那日她与皇后还觉得杨家女郎心思简单,不懂人心弯绕,免不了走一遭指点一番,如今看来,杨家女郎哪是不懂,那些曲绕她都清明着呢。
当日她问“不知圣上与娘娘可有人选”绝非性情直爽,乃是为了得崔皇后那句“陛下与本宫一样,自是高阳喜欢便好”好在今日拿来堵她的嘴!
分明是扮猪吃老虎!
文娘也知自己今日是指点不动了,笑了笑道:“女郎记得,婢便可回去向皇后交差。”
话虽如此,文娘却是一步未动,看着杨微道:“女郎自有心气,行事主张婢不该多问,可婢多嘴奉劝女郎一言,听闻女郎阿娘已辞官云游,还望女郎多顾及杨家才是。”
杨微擡眼瞧了眼文娘,扯了个笑,有些冷意,道:“既提杨家,想来文娘也是明白人,便不该多嘴。”
文娘当真被杨微气懵了。
她乃皇后乳娘,自小在崔家长大又在宫里呆了将将二十年,饶是圣上也不曾如此冷言还用“多嘴”二字对她。
这杨微,真真好大的胆子。
文娘愣在原地,杨微已然吩咐送客。
呵,顾及杨家,我让崔六当了驸马,你崔家便愿顾及我杨家了?莫说你文娘位卑言轻,就是崔皇后也做不得崔家的主。
哪怕做得了主,杨家也不是你一个崔家能顾及的。
杨微当真从心里笑出声来。
她杨微不过女儿一个,从了杨姓入了族谱,凭的是什幺,是圣上恩宠幺?
是个鬼!
是杨家八十二口人命!
当年杨家先祖从龙有功,太祖建大周后封镇国公,受命世代镇守北境。
二十三年前,丹周大战,杨家军抵挡住了北丹,时圣上尚未继位,先帝真宗在位,这位真宗当真是真性情,年少时纵情声色荒奢无度,年近半百身子被掏了空,脾性开始反常了,时而狂躁暴怒时而悲怜痛哭,初听北丹杀来,吓得两股颤颤,听得杨家军挡住了,又下旨杨家务必攻下北丹,扬大周国威。
北境混战,京都亦是不安宁,眼看真宗没几年活头,太子被废,几个皇子头破血流得争,鱼死网破得斗,杨家有心御敌,前面是来势汹汹的北丹悍敌,身后还有防不住猜不到的冷刀!
当时,杨晋不过二十来岁,镇国公乃杨晋父亲,杨晋父亲乃长兄,底下有一弟一妹,皆是沙场勇将,那妹妹招了女婿入赘留在杨家,除却一母同胞的长兄杨川和妹妹杨淼,杨晋底下还有弟妹八个,个个都死在了那场大战!
杨晋三兄妹能活下来是因和杨淼同在父亲麾下,被杨淼给下药了!
当时京都的旨意是要诛尽北丹,几位来使不懂战况,不管是不是北丹诈降的陷阱,拿着圣旨压迫杨家出兵追北丹,杨家为将多年,深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,但却不知朝堂汹涌,为博太子一位,不光城池可失,竟还有勾结北丹叛国的!
有了细作,战况更是复杂,入北丹陷阱次数渐多,后头粮草补给不及时,京都来使只说快了快了,杨家被逼得几乎弹尽粮绝,杨晋的父亲、叔叔、姑姑,还有弟妹,有些死在战场,有些重伤不治,死在至亲眼下!
更叫人恨的是,当时杨晋方成婚,兄长成婚不到两年,生有一女,京都的人名为保护实则要挟,把杨家上下往京都送,这一送,最后只宁氏抱着侄女从火中逃生。
杨家上下八十七口,只剩五人。
杨家忠烈满门,忠心耿耿在边境守了这幺些年,杨淼的两位阿兄怎幺都没想到会落得这般田地?
也不用杨淼劝了,杨晋亲手斩杀京都来使,跟那场大火京都给的说辞一样,也说是北丹人杀的。
再这般忠守下去,大周都要没了。
杨家把余下将士聚集,加之杨家在边境镇守素有美誉,召集了将士勤加训练,准备与北丹一战。
真宗崩了。
几个皇子被真宗贬的贬,杀的杀,只得圣上一个既无母族撑腰,又无政绩,连郡王都未封的皇子!
战时就这样停了,然后便是议和。
自古议和都和亲,大周先帝方继位,商议之下,大周送一郡主前往北丹和亲。
如今人人都知道当年的和亲郡主是杨微的阿娘杨淼,其实不是,当年圣上下旨封郡主的是姜家女郎。
送嫁的和亲队伍奉旨把人送到杨家,再由杨家一道护送至北丹,和亲队伍的领头宦官便是蒋宗实,他还带一道圣旨。
让杨淼入京选秀。
杨淼前头接了旨,转头就给姜家女郎下药,把人弄的半死不活,以和亲事大若郡主有恙势必破坏两国和平为由,先斩后奏当替身和亲去了。
这才有了如今的姜淑妃。
杨淼去了北丹不但做了将军,还说服北丹王通商,杨淼能做到,一来是她能折腾,二来,北丹王是个明君,若跟真宗比,那可是千古明君了。如今两国边境繁荣平和,两国交好互惠互利,无人再愿掀战事。
更甚者,圣上继位后,大周国库空虚朝堂人心涣散,西境凉国虎视眈眈,杨淼请命守在丹凉边境,北丹大王子死在凉国,北丹王虽知杨淼私心,也允了。
这一守就是八年,大周这才缓过气来。
一缓过气,朝堂对杨家又是意见颇深。
大周的人,在北丹做将军,还是个得北丹王信任的将军,叫大周如何能信?
但再不信,再猜疑,谁都知道若北丹真再打过来,以大周之国力是挡不住的,于是,对杨家忌惮起来。
忌惮到何地步呢?
杨晋父亲身亡后,长兄杨川承了爵位,一道圣旨将杨川召回,且将人留在京都镇国公府,杨川未续弦,独自一人抚养亡妻留下的女儿,在女儿生下第一个孩子的那个年头,杨川坠马摔死了。
人人都以为杨川无子这镇国公爵位定保不住,杨家就此没落了。谁知,圣上一道圣旨下来,把杨晋从边境召回,承了镇国公爵位,比起杨家没落,圣上更要确保的是杨家在他眼皮底下,一刻都不能离开。
杨家举家从北境离开,回到京都,自此开国至今一百四十一年,镇国公杨家,从未让北丹铁骑踏入大周,哪怕一寸。
让杨微从杨姓入族谱一事,真真算不了什幺。
前些年,杨微孤身在外快要死的时候,也曾想她阿娘为何非要去北丹,还要做北丹的将军,若跟姜淑妃一换,她便是帝姬,何须受这等苦?
如今想明白了,杨家到底与姜家不同。
姜家有什幺?
百年世家美名。
杨家有什幺?
北境十万精兵,以及百年杨家军的赫赫威名。
若她阿娘真入了圣上的后宫,且不论生下的是皇子还是帝姬,就凭那十万兵权杨家能有好下场?
杨家如今虽无兵权,可杨家与北丹在外人眼中早密不可分,她杨微虽非北丹王族,却也似北丹王女,这样杨家不是谁都能接得住的。
最起码不是一个崔家能接得住的。
猎物已倒,帝王是不会容下獠牙尖利的猎犬的。
不过,杨微并不怕,杨家如今平稳是圣上给机会的,若真要了万不得已的那步……
她阿娘到底在北丹做了二十年的大将,如今虽辞官,可昔年她阿娘孤身一人就能说动北丹王,今日谁说不能说动些别的呢?
区区文娘敢在杨家自以为是摆架子?
给她脸了。
回屋听八卦去。